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机小说网www.xjhcz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东汉中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下的政治乱局
在东汉历史的长河中,中期阶段呈现出了一种极为复杂且混乱的政治局面,其根源在于皇帝多幼年即位这一特殊现象,进而引发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争权夺利的恶性循环,使得整个朝堂乌烟瘴气,国家的政治局势也逐渐走向动荡与衰落。
一、幼年即位现象的频发与太后临朝称制
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开国之后,前期曾有过一段相对稳定且繁荣的发展时期。然而,到了中期,却屡屡出现皇帝幼年即位的情况。这其中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交织。一方面,皇室传承过程中,或因先皇早逝,子嗣尚幼便不得不继承大统;另一方面,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后妃们为了稳固自身和家族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使得年幼的皇子被推上皇位成为常态。
例如,汉和帝刘肇即位时年仅十岁,殇帝刘隆即位时更是尚在襁褓之中,安帝刘祜即位时也不过十三岁等等。这些年幼的皇帝,显然不具备独立处理朝政的能力,于是按照封建王朝的传统和当时的政治需要,太后便临朝称制,代行皇帝的权力,主持国家大事。
太后们虽然大多有着一定的政治素养和管理宫廷事务的经验,但毕竟身处封建时代,深受传统观念以及自身眼界的局限,她们在处理朝政时往往难以做到全面且公正,更重要的是,她们最为信任和依靠的力量,便是自己的娘家亲属,也就是外戚势力。于是,在太后临朝称制的背景下,外戚势力开始趁机崛起,逐渐把控了朝政大权。
以窦太后为例,她在汉和帝幼年即位时临朝听政,重用自己的兄长窦宪。窦宪本就野心勃勃,凭借着太后的信任,在朝堂上权势滔天,不仅掌握了军政大权,甚至一度能够左右朝廷的重大决策。他先是因与皇室的矛盾而请求出击北匈奴,企图通过战功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结果在稽落山一战大破匈奴,立下赫赫战功,由此在朝中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其党羽遍布朝堂内外,官员们为了仕途纷纷依附于他,整个朝政几乎都被窦氏外戚所掌控。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邓太后时期,邓太后临朝时重用邓骘等邓氏家族成员。邓骘在朝中担任要职,诸多军政事务皆由其经手,邓氏一族一时间权倾朝野,朝廷官员的任免、政策的制定等关键环节都充斥着邓氏外戚的影响力,这种局面使得东汉原本相对平衡的政治生态逐渐被打破,权力开始高度集中在外戚手中,为后续的政治乱局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二、皇帝夺权与宦官势力的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