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憨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机小说网www.xjhcz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是夜,御舟泊在瘦西湖畔。乾隆独自站在船头,听着画舫传来的昆曲《牡丹亭》,笛声婉转,却比不上白日里巧娘惊惶的呼声清晰。他摸了摸腰间的银蚕,想起白天在码头看见的场景——百姓们躲躲藏藏的眼神,武官们讨好的笑脸,还有巧娘手中那只带着补丁的蚕匾,忽然觉得这江南的“十全盛景”,到底缺了些什么。
“皇上可是嫌笙歌太闹?”和珅不知何时走到身后,捧着个鎏金托盘,“奴才让人新制了‘十全莲子羹’,用的是太湖贡莲,每颗莲子都去了芯,甜得很。”
乾隆盯着托盘里的莲子,雪白的莲子浮在琥珀色的汤汁里,像极了巧娘蚕匾里的蚕茧——只是这些莲子没了芯,甜得发腻,哪有带着苦味的莲子,更合老百姓的口味?
“和珅啊,”他忽然指着远处的渔村,渔火在水面上明明灭灭,像散落的星星,“你说这‘十全’,是让老百姓碗里有莲子,还是让他们心里没苦?”
和珅一愣,赔着笑说:“皇上圣明,自然是让老百姓既吃着甜,心里也甜——就像这莲子羹,去了芯,便只有甜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乾隆没说话。他想起巧娘说的“匾在人在”,想起苏老爷子的银牌变成了银哨,忽然觉得这“十全”的学问,终究不在他写的《十全记》里,不在和珅献的宝鼎里,而在老百姓手里的蚕匾里,在虎娃的银哨声里,在千万个像巧娘这样的妇人,盼着“蚕茧丰收、家人平安”的心思里。
子时三刻,御舟忽然响起急促的梆子声。乾隆掀开舱帘,见运河上游漂来无数火把,照得河水通红——是上游的堤坝决口了,洪水裹着泥沙冲下来,眼看就要漫上码头。
“皇上快走!”福康安带着侍卫冲过来,“奴才已让人备了快马,咱们从陆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