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机小说网www.xjhcz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明远!过来搭把手!”父亲王世昌的声音从橡胶林深处传来。这位哥打巴鲁地区最大的华人种植园主,此刻正指挥着十几个工人,将最后一块渗碳钢板铆接在“红星牌”蒸汽拖拉机的驾驶舱外。
王明远合上手中的《装甲车前进》,小心地将这本已经翻得卷边的册子塞进腰间。一年前,当这台机器从广州运来时,整个种植园都沸腾了。他清楚地记得那天的场景:十二辆牛车拉着拆卸的部件,在真约派教士的护送下缓缓驶入庄园。随行的是一位戴着圆框眼镜的工程师,操着浓重的安徽口音说:“这台‘铁牛’,抵得上五十头水牛耕田哩!”
“不仅能耕田,”工程师当时神秘地压低声音,拍了拍随车运来的木箱,“战时四个时辰就能改成战车。”木箱里整齐码放着钢板和用来安装机关枪的枪架!
王明远走近正在忙碌的父亲,发现他正用扳手拧螺帽。“爹,这块装甲板要装在什么位置?”
“驾驶舱右侧。”王世昌头也不抬,手上的动作丝毫不停,“按照说明书,这里要留出三寸的观察缝。明远,你去把图纸拿来看看”
每个星期日,王明远都会骑着自行车前往二十里外的真约派教堂。这座看似普通的礼拜堂后院,隐藏着一个特殊的训练场——“红星拖拉机俱乐部”。
这个俱乐部的会员都是哥打巴鲁一带富有的华人农场主或他们的子弟,总共有上百人,家家都有一台“红星牌蒸汽拖拉机”——这是广州的红星公司专门为泥泞地形开发的履带式蒸汽拖拉机,拥有40匹马力,可以拖拽5吨的货物,它的锅炉既可以“吃”煤炭,也可以“吃”木柴,甚至椰子壳都能“吃”,非常适合马来亚的农场主。
不过在哥打巴鲁红星俱乐部参加了快一年的训练后,王明远知道自己家这台蒸汽拖拉机真正的用途其实是解放!
1883年10月12日凌晨,太平军登陆的炮声惊醒了整个哥打巴鲁,王明远正在书房里做数学题。
“明远!快!”父亲王世昌破门而入,身上还穿着睡袍,“真约派发来警报,要我们立即武装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