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论盐 (第5/7页)
桃李不谙春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机小说网www.xjhcz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等开支,对于大魏的生活水平来说,着实不算高。至少对富庶的江南之地来说,完全不成问题。
但是即便如此,平均算下来,天下盐商的营收,至少都在七千万两之上。
这是何等巨大的一块蛋糕?要知道,整个大魏一年的岁入,也就差不多只有这个数。
而根据林如海等人所言,江南盐场制造一斤粗盐,原料成本不过两到三文,相对于市价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换句话说,若是朝廷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将所有盐政的利益尽收国库,差不多可以让国库岁入增加一倍!当然,这是理论上,实际上几乎不可能实现。
而大魏盐政也是用的盐引制,三百市斤为一引,一引征收三两八钱银子的正课盐税!
正科盐税,也就是国税。
如此算来,即便按照五十文钱一市斤来论,正课盐税,也不过只占卖价的不到三成。
也就是说,盐商们至少还有七成的收入,可以用来支付地方官府、盐运司的杂税,以及其他各项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