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布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机小说网www.xjhcz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吧,他也没完全理解那些概念。
比如价值流行的伦理框架所包含的非绝对性、可纠错性、意识约束原理,
用价值扩散方程的最大值原理来保证行为有界,同时利用主纤维丛跟模态群构造校正思维路径·—
乔喻讲述的时候用的是理所当然的语气,但当深思的时候瞬间决策然后进行价值判定是否具备意识形态,很难单纯从数学上进行考量。
所以这一点他很认同彼得·舒尔茨的判断。
就算他们已经完全理解了元数学的基本框架,但让他们去思考机器是否具备了数学赋予的意识,依然是很艰难的过程。
这一点上陶轩之觉得乔喻也用了取巧的办法。直接在数学上给意识下了一个定义。
按照乔喻给的定义,如果机器具备了连续变化的情境中瞬间寻找伦理最优解的动态能力,就可以被认定为具备了意识,
当然这个意识跟人类的意识是否存在区别,陶轩之突然觉得他这辈子可能都无法证明了。
于是再开口时,陶轩之直接换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