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机小说网www.xjhcz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到了这里,范宁给他们提出的要求不仅是唱,还要求“听”与“写”!
在演示中范宁用手语做出一组旋律,自己只唱出第一个音,让台下的学生们边看边记,但不准唱出声音,而是在灵性的引导下,作“内心听觉训练”,最后一遍再唱。
他还在黑板上示范,教学生们怎么“听写”这些音高和节奏,写在纸上以作提示。
就算不识字也没有关系,因为那套符号同样极简,同样视觉化程度极高。
而从第三单元的多声部合唱教学演示开始,两人发现范宁的切入口,是一种被其称为“顽固伴奏”的训练。
比如案例第一条,是一首名叫“两只老虎”的歌曲,伊丽莎白辨认出,这似乎是范宁《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主题的大调版旋律。
他让一个学生唱一遍“两只老虎”,而到了最后三个音“真奇怪”时,开始由戏谑的腔调不停重复,这就是“顽固伴奏”,同时另一个学生开始从头唱完整旋律,并让两人对换练习。
效果非常有趣。
然后他又鼓励学生换一个“顽固音型”试试,比如“跑得快”那三个音。
总之,范宁让他们适应在其他声部的“干扰”下,如何稳住自己的音符,再慢慢倾听他人的声音,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