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机小说网www.xjhcz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以最先想的是,要不要在结构设计和章节命名上搞点特殊化。
这么一想,在这一卷我对“结构”的执念就深起来了,甚至为了表现不真实的梦境,放弃了现实化的“写作结构”,而是采用了艺术化的“曲式结构”,大致按照《马勒第三交响曲》的篇幅比例来分配剧情:最长的第一乐章是第一部分,第二到第六乐章是第二部分,两部分章节数大致相同,尾声做适当的自由延长。
如果把终章的加更当作两个数字算,在数量比例上它们是54:10:10:12:12:14,基本达到了我之前对“曲式结构”的设想。
直接用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编号+副标题这样的命名方法,之后应该都不会再有了,也算是一个不同的尝试。
其次尝试就是调整了主线叙述方式。
以往的处理方式,都是音乐线和神秘线交织推进,虽然音乐与神秘最后都交汇到了一起,但事件其实还是分开的,比如“巨人”卷烦恼先完成快闪,后与幻人战斗,“复活”卷先写范宁探索遗址,再写卡普仑完成首演。
总得来说是线状叙事结构,音乐推一段,神秘推一段,交替进行。
这一卷则是“轮状”叙事结构,线索是从四面八方往中心涌过来的,就像梦境中纷至沓来的睡眠群象。
到了结局时,所有东西撞在一起,音乐演出中夹杂了所有的所有。
以往音乐会我直接写曲子是怎么演的就行,最多加一些听众或演奏者的心理活动,而这场音乐会,光我大纲里列出来的要收的线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