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机小说网www.xjhcz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么按照大明的传统,高务实将来的家业就算再大,归根结底都是嫡长子一个人的,就算高渊有亲弟弟,都很难分到一杯羹,何况庶弟?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庶弟去稍微牺牲一下,为高家换来一个政治意义非常重要的镰仓玉绳城,反过来对他将来在家中的地位也是有好处的,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条理由是,日本的风俗习惯对这样的操作完全认可,这可以让成田家的家臣甚至领民们对此不会产生抗拒心态,让京华能够轻易的用如此简单的政治手段把一个敏感而重要的地区收入囊中,这难道不是你高司徒平时最喜欢玩的政治征服吗?
不仅成田家这边没话说,甚至日本朝廷、丰臣公仪对此也找不出理由来反对。毕竟成田甲斐血统明确,她的儿子要改苗字继承成田家的家名家业属于成田家内部的事,在日本这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国度,外人对此没有置喙之权。
至于第三条理由,那就是对于“姓氏”和“苗字”关系的认定。后世日本人是把苗字当做姓的,其依据是明治天皇的《苗字必称令》。然而,在此刻的日本,苗字到底算不算姓氏那可不一定。
打个比方,原历史上万历二十七年闰四月丙戌发布的《平倭诏》中是如何称呼丰臣秀吉的?“属者东夷小丑平秀吉”——看清楚,是平秀吉而不是丰臣秀吉!
之后还有提到日本被俘将领的地方是如何表述的呢?“……仍槛致平正秀等六十一人,弃尸稿街,传首天下”——依然是以“平”为姓。“平”就是“源平大战”中那个与源赖朝的源氏其名的“平氏”。由此可见,在大明这边获得认可的“姓氏”根本不是苗字。
当然,此时日本人对于姓氏的区分本来也没有获得大明的认可。以“德川次郎三郎源朝臣家康”为例,德川是苗字,而且是家康自己改的,他家原本的苗字是松平;次郎三郎是他们家族嫡子的专称,跟老二老三无关,家康他爹也是“次郎三郎”,但本质上“次郎三郎”也可以算作苗字;“家康”就不必说了,就是名。
而关键在于“源朝臣”,这三个字其实分作两个词:“源”在日本是氏名,“朝臣”反倒是姓。
中国此时早就不兴“氏”这个概念了,所以日本这习惯要“换算”来大明就会很麻烦,而且你“朝臣”是姓的话,大明这边一看没准要懵:怎么抓到的所有日本将领全姓“朝臣”?我这是捅到朝臣窝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