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机小说网www.xjhcz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且看《明史·李如松传》是怎么写他的:
“如松,字子茂,成梁长子。以父荫为都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骁果敢战,少从父,谙兵机。再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
这一段没什么特别,大抵就是记录了一位名将之子荫官升官的历史,虽然评价他“骁果敢战”、“谙兵机”,但恐怕大多是事后诸葛亮。
因为在这个时间段里,李如松一开始是李成梁的“勋卫”,是否“骁果敢战”、“谙兵机”,恐怕朝廷根本搞不清;而此后升官就去了神机营任右副将,神机营是京营三大营之一,根本没仗打,李如松也不可能捞到什么战功,他去神机营唯一的用处的就是混资历。
不过,当这一段之后,记载就开始比较细节化了:“万历十一年,出为山西总兵官。给事中黄道瞻等数言如松父子不当并居重镇。大学士申时行请保全之,乃召佥书右府。寻提督京城巡捕。给事中邵庶尝劾如松及其弟副总兵如柏不法,且请稍抑,以全终始。不纳。”
这一段说的情况就开始有点意思了,首先是李如松从神机营右副将直升山西总兵!要知道,这一年的李如松年仅三十四岁,且在此之前并无显赫战功。
三十四岁混到总兵本身就比较罕见了,但有还是有的,比如戚继光、麻贵之类,然而他们升总兵靠的是明确战功,而绝非单纯恩荫。李如松在那之前没什么值得一提的功劳,却一步到位做了总兵,而且还是九边之一的山西镇总兵,这当然很惊人。
于是就有弹劾上门,也有相对温和一点的,劝皇帝说至少“如松父子不当并居重镇”。也就是是不能李成梁镇辽东、李如松镇山西——这一左一右、一东一西,父子二人手握雄兵把京师夹在中间,倘若有个什么万一,试问如何是好?
但是申时行出来力保了,于是皇帝先加李如松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然后提督京师巡捕——那就别在山西了,还是召回京吧。
然而依旧有人不放心,又弹劾李如松、李如柏不法,请皇帝“稍抑,以全终始”。然而这一次皇帝的态度很明确:不纳,也就是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