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机小说网www.xjhcz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务实也是听过五六神话的人,为什么他宁可花费十年时间去搞匕首式刺刀,而不肯用三棱刺将就,自然是仔细论证过的——再说后世各国军方也都做出了选择啊。
刀剑的外形是经过了人类几千年使用和冷兵器作战才最终确定下来的,相比三棱军刺那种破甲锥一样的枪头造型,普通刺刀的剑形刃因为拥有更宽的刃身,所以破开体内血管、杀伤内脏的几率要大得多。
而且在刺刀战术上,剑形刃也更加适合下劈、上挑、刺中后转刀等动作,单独拿下来也更适合当短剑,可砍可捅。当年特殊时期,日本小仓兵工厂的三零刺刀比起三棱军刺不知厉害多少,那才是当时世界上最让人畏惧的一把刺刀。
所以说军刺根本无所谓恐怖不恐怖,刀是杀人的武器,作战中的表现才是最重要的指标,比如英军P1907式刺刀,长555毫米,明晃晃的样子倒是吓人,捅到人身上也的确厉害得很,但英军士兵们并不喜欢,因为实在太长了,装卸和携行都很费事儿,使用起来也不大顺手。
在二战时期,苏联军队的拼刺水平是最高的,因为早在沙俄时期,俄国军队就一直在训练这种拼刺技术,这种文化也被后面的苏联军队继承了。
在二战期间,莫辛纳甘步枪是苏联的标配,而98k是德国的象征,而莫辛纳甘步枪的长度在二战最长的,再加上苏联人普遍高大威猛,德国和日本在面对苏联的时候,都非常吃亏,特别是德国,德国擅长闪电战术,但是当打阵地战,尤其拼刺刀的时候,真的不是苏联的对手。
相应的,日本军队的人因为比较矮小,不能跟苏联人的高大威猛相比,但是日本人拼刺讲究灵活,战术要求是稳、准、狠,于是配备三零刺刀。
总而言之就是,任何武器不能撇开实用性来谈性能,更何况还要考虑多功能性和成本。三棱军刺只能做一件事,而这件事匕首式刺刀也能做,同时匕首式刺刀还能顺带做好其他几件事,选谁还用说么?
最后一个成本和制作周期的问题,是限制万历一式标配刺刀的最大难题,不过这个之前说过,朱载堉被高务实挖动之后,两个人配合着搞了好几年,改进了炼钢法并加入渗碳渗氮技术,制作周期已经明显下降,生产成本也降低了一些,虽然不至于和三棱军刺一样便宜,但已经到达高务实认为可以接受的区间——当然朱翊钧还是觉得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