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机小说网www.xjhcz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过,这也是京华对盔甲制造兴趣不大才造成的,由于高务实不是很重视这一块,京华在这个方面主要只负责提供铁料。而王氏则是限于资本有限,加上不敢包揽“攻”与“防”两方面用器的制造,这才使得两局还有必要保留生产部门。
当然,他们的生产既然已经局限于盔甲方面,对于火器这一块的业务,便只好委屈一下,削减了又削减,到现在已经只做试验和抽检了。
京华“万历一式刺刀款火枪”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送往兵仗局试验的。
其实兵仗局的试验流程,最早还是京华提供的,包括高务实当年奉旨去宣大巡视武备时搞过的那些项目,如射程、有效杀伤射程、射击精度、装填速度、连续射击可靠度等等。
如果说还要加上什么,那大概就是性价比。
当年高务实推进军工私营的时候就曾经提出过,凡是不具备高性价比的武器,都不是好武器——你一百两银子一把的火枪,哪怕装填速度快一倍,也不如五把二十两的普通货。
这里是大明,不怕拿数量硬堆,怕的是单兵成本太高用不起。
但万历一式,似乎就很不符合高务实自己当年提出的性价比观念,因为其单价高达三十两银子一支,是现有隆庆二式火枪的差不多两倍。
换句话说,原先用隆庆二式,装备十万大军也只要一百五十万两,但如果换成万历一式,就得三百万两了。
而实际上现在朝廷一年也只换装两万多、不到三万支隆庆二式火枪,倘若换成万历一式,在朝廷拨款不提高的情况下,岂不是只有一万到一万五千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