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机小说网www.xjhcz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再顺便说一句,高务实去年初入翰林时的掌院陈思育,是这一科的三甲第二百三十二名,名次也不怎么样。但他也跟许国一样,是会试考得好,又过了馆选,成了庶吉士并一直留在翰林院的那一类。只不过,他的卷子不是高拱点中的,而是同考官申时行点中的。
虽说他也可以认高拱为师(即座师),但他没有烧高拱这个热灶,而是去烧了当时申时行那个冷灶,思路可能跟早年的张居正之于徐阶类似。
以上还只是高拱主考的嘉靖四十四年这一科的人才,没有算郭朴和张四维主考时的其他科实学派门生。
然而,这一科里有希望入阁的就有十人!除了这十位“储相”之外,其他能跻身部堂级别高官的,还有至少十三人。
要知道,高拱做主考虽然就这一科,但他做同考官那可有好几科。
而这些人,现在几乎也都有一批各自的门生在了,这是一个何等庞大的官僚群体?
新郑高氏门生故吏满天下,那不是说着玩的。
何况,这以上还只是门生,没谈“故吏”呢。高拱兼任了那么多年的吏部尚书,提拔了多少人?那些人理论上全是故吏。
高务实为何这么牛逼,连郭朴这个老师能够坐稳首辅位置,某种程度上都有赖于他的支持?
因为高拱留下的这些门生故吏就是他的政治资源,他才是高拱的衣钵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