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麦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机小说网www.xjhcz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曹操那会更狠,本人以司空录尚书事,还以荀彧为尚书令。
谁「录尚书事」,就意味着谁进入了尚书省,然后就是内部排班次,尚书令如何能与三公、大将军之类的比?
裴邈升任司徒,如果不录尚书事,那就被排斥在尚书省之外,失去实际权力了。
但如果尚书令上面既无丞相,又无录尚书事的三公,那他就拥有完整的意志和决策权,成为「半步丞相」,另外半步被中书省(起草诏书)、门下省(审核、批驳)拿走了。
裴邈本就存着这个期望,
他比王衍小了快二十岁,如果熬到王衍死去,新朝罢废丞相之后,他就是实权最大的官员了。
但梁王可能觉得他在尚书令的位置上干了太久了,又或者攻灭匈奴之后,觉得河东没那么重要了,于是将他明升暗降,排斥出了实权圈子。
每每思及于此,总是懊恼神伤,更有些怨。
「尚书令是谁?」裴宪虽然对名利兴趣一般,但还是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