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机小说网www.xjhcz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吴越(907—978年)据有浙江及苏南部分地区,境内钱塘江、甬江流域水运发达,明州、杭州港是当时中国对日本、朝鲜的主要口岸。钱氏政权「善事中原」以保境,依托海外贸易积累财富,其户籍管理呈现明显的「商业导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 市舶户籍与蕃商管理:吴越在明州设「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将从事海运的「舶商」单独编为「海商籍」,登记船只规模、贸易路线、货物种类。据《吴越备史》记载,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吴越首次对蕃商实行「保甲制」,每十艘蕃船编为一保,推举保长负责户籍登记与税收,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外籍商人户籍管理尝试。

2. 坊市户籍与商业税征:杭州作为吴越都城,打破唐朝「坊市分离」制度,形成「前街后市」的格局。吴越将城市户籍按街区分为「坊户」,按资产划分为九等,上等户多为牙商、柜坊主,需缴纳「商税」与「屋税」,下等户为小商贩,税额减半。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载,吴越后期杭州坊户达十万余,商业税占财政收入的60%,远超农业税。

3. 工匠户籍与官营手工业:吴越手工业发达,尤其是丝绸、瓷器制造,钱氏政权将工匠编为「匠籍」,隶属于「作院」,户籍注明技艺种类,世代服役。与农业型政权不同,吴越匠籍允许工匠在完成官役后从事私营生产,只需向官府缴纳「代役钱」,这种弹性管理促进了江南手工业商业化。

(二)闽:海疆开发中的户籍整合

闽(909—945年)统治福建地区,境内多山少田,农耕条件有限,但泉州港(时称「刺桐港」)是当时世界最大港口之一。王氏政权通过开发海疆与海外贸易求生存,其户籍管理体现出「山海分治」的特色。

1. 舶司户籍与海商保甲:闽在泉州设「榷货务」,管理海商户籍,规定海商出海需持「公凭」(通行证),回港后向榷货务申报货物,按户籍登记的资本额缴纳「抽分」(关税)。据《宋会要辑稿》引五代旧档,闽龙启元年(933年),泉州海商户籍已达三千余,其中阿拉伯、波斯商人占三分之一,闽政权对蕃商实行「蕃坊」制度,允许其在指定区域居住,由蕃长负责户籍登记。

2. 山峒户籍与畲族管理:福建山区多畲族聚居,闽政权推行「和蛮」政策,将山峒畲民编为「峒户」,承认其部落首领「峒主」的管辖权,峒户只需每年缴纳少量土特产(如丹砂、兽皮),无需承担赋税徭役。这种「因俗而治」的户籍管理,既减少了民族冲突,又将边缘族群纳入统治体系。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大国军垦

大国军垦

大强67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战争时期他们为国家流过血。和平时期又为国家流过汗。 他们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西北边陲。还有他们的子女们。 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都市 连载 749万字
六零大杂院,我八岁二十年工龄?

六零大杂院,我八岁二十年工龄?

兰若寺小妖
穿成八岁小孩在1960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能干什么?宝根表示只要思想到位,没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先把少先队五条杠搞到手再说。故事从与南锣鼓巷一街之隔的小苏州胡同67号大杂院开始。一个老式的笔记本从天而降,砸晕了刚刚重生回八岁的张宝根。笔记本每三天刷新一段过去或者未来的涂鸦文字给宝根看。本子自带一个储物空间,扉页上出现...
都市 连载 9万字
岁月之重来

岁月之重来

五月伤
曾经的几份投资合约,让林东跟韩国娱乐圈产生了莫名的联系,于是他便有了一个个大胆的想法。...
都市 连载 35万字
重回1982小渔村

重回1982小渔村

米饭的米
【这是一个海边人上山下海的日常小说! 没有装逼打脸,只有上山下海的悠闲! 年代文,日常,赶海,种田,养娃,家长里短,不喜勿入,勿喷!】 叶耀东只是睡不着觉,想着去甲板上吹吹风,尿个尿,没想到掉海里回到了1982年。 还是那个熟悉的小渔村,只是他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他了。 混账了半辈子,这回他想好好来过的,只是怎么一个个都不相信呢…… 上辈子没出息,这辈子他也没什么大理想大志向,只想挽回遗憾,跟老婆好
都市 连载 717万字